功成不必在我,强军必定有我 ——兴义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坤受邀参加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与重点中学共育强军人才论坛发表时间:2023-10-17 22:46 10月14日至15日,兴义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坤受邀参加在长沙举办的“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与重点中学共育强军人才论坛”,并作了题为“功成不必在我,强军必定有我”的主旨发言。 据悉,本次论坛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促进高中与高校深度融合,加强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共同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深厚的青年学生,不断吸引汇聚有志青年报考军事院校,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 李坤在发言中指出,贵州省兴义一中是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笔山书院,历经百年,办学成绩斐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文理兼修、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有个性、具有“勤慎笃敬”素养的中学生。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向清华、北大、国防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国之栋梁。2023年一本输送率达97.17%,二本率达100%。 回溯百年办学历史,笔山书院(现兴义一中)培养了许许多多军政界的风云人物:有被称为“黔军鼻祖”,历任贵州省省长、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的刘显世;有中国同盟会先驱、护国军左翼司令王文华;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华东师范大学(原大夏大学)创始人王伯群;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团长陈大川;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级干部黄俊、第四野战军126师政委肖君盛;有中国航空发动机专家钱相云,著名核电专家、总工程师罗安仁等。至今在兴义一中的标志性建筑棂星门后还依然留存着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们留下的“救国家,救民族”铮铮誓言,表明这是一方厚植爱国情怀、关注军事人才培养的沃土,增添了兴义一中办学历史的厚重感与使命感。 李坤在发言中强调,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兴义一中立足现实,着眼国家未来,以“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培养军事后备人才”为总体目标,认真谋划、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显著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逐步构建完备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的笔山大讲堂、道德大讲堂、大思政课堂等,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加强在各学科中渗透国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报考军事院校,投身国防事业,为现代化国防贡献智慧和力量。近三年来,兴义一中累计有54名学生被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等国内顶尖的国防军事类院校录取。2023年,张炜炜、敖荣凯、刘睿轩、刘卓然等4名同学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其中张炜炜同学是贵州省唯一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女生,充分彰显了兴义一中在国防军事人才的培养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